檢測報告是檢測機構向客戶提供的最終產品,也是檢測機構工作質量的最終體現,因此檢測機構應準確、清晰和客觀報告進行的每一項檢測結果。
檢測報告更改原因
檢測報告基本要求
1.檢測報告的編制應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及檢測機構所建立的質量體系文件的規定
2.報告中所使用的術語、定義應與現行有效的國家標準、技術規范一致
3.使用法定計量單位
4.檢測數據的處理與表達方式應與現行有效的國家標準、技術規范一致
5.必須加蓋相關的印章
6.若有分包項目應注明,必要時可詳細說明
檢測報告內容
1.標題
2.檢測機構名稱、地址及聯系電話
3.檢測報告唯一性標識,報告總頁數及頁碼
4.客戶的相關信息
5.檢測樣品的描述說明和明確標識
6.檢測樣品的特性及狀態
7.檢測方法技術依據及說明
8.檢測儀器設備及檢測環境條件
9.檢測的結果,并適當輔以表格或簡圖加以說明
10.報告批準(或經授權)人、審定人(適用時)、審核人、編制人的簽字或等同的標識
11.報告的有效性聲明
12.對估算的監測結果不確定度的說明(如果適用)
13.特定方法、客戶要求附加的信息(適用時)
檢測報告審核與簽發
1.報告審核
檢測報告在簽發前必須進行校對和審核。校對主要是對數據轉移、計算處理及報告內容差漏進行校對;審核是對報告的完整性、項目的齊全性、依據的正確性以及結論的正確性進行審查,審查內容包括:
①檢測所依據的標準、方法、指導書的有效性;
②檢測所依據方法、儀器設備、環境條件選用、數據計算以及所有文字、符號、計量單位的正確性;
③報告的檢測結果與檢測原始記錄的一致性;
④報告內容及其檔案要件的完整性;
⑤報告結論的正確性及報告編制的規范性。
2.報告簽發
經審核的檢測報告由法人或其授權簽字人簽發,同時應指定專人負責待發檢測報告的管理,實行領用登記制度。
有關人員從報告編制、審核到發布或傳遞檢測報告均應遵循保護客戶信息和所有權程序的相關規定。
報告由檢測機構的負責人或其授權簽字人簽發,對于授權簽字人應滿足以下要求:
①相應授權簽字領域的資格和經驗;
②能參與監督日常報告產生的關鍵過程;
③熟悉檢測標準與檢測程序(包括理論基礎知識和技術領域的實際能力);
④能對檢測結果進行科學的分析評價;
⑤熟悉質量標準體系的知識;
⑥熟悉評審機構方針、政策以及對實驗室的有關要求;
⑦有足夠的時間參與實驗室工作,熟悉實驗室質量體系和業務工作的開展。
檢測報告更改原因
1.發現檢測報告對應的檢測儀器設備出現問題,且已影響到該檢測報告所涉及的檢測結果
2.發現由于采用了不正確或不完善的檢測方法,導致檢測結果有誤
3.發現出具的檢測報告有其他錯誤
4.為滿足客戶的合理要求
報告的更改方式
1.發布一個新的檢測報告,以替代原檢測報告。新報告應有新的編號,并標明替代的舊報告號
2.以"報告的更改或補充的通知"的形式通知客戶(尤其是采用電子傳輸時),應統一編制這種文件格式
建立檢測報告結論評價用語模式
1.所檢項目全部合格
模式:該樣品所檢項目符合GB×標準。
舉例:該樣品所檢項目符合GB2717-1996醬油衛生標準。
2.所檢項目全部不合格
模式:該樣品所檢項目不符合GB×標準。
舉例:該樣品所檢項目不符合GB2717-1996醬油衛生標準。
3.所檢項目少數不合格
模式:該樣品所檢項目中×不符合GB×標準,其余項目合格。
舉例:該樣品所檢項目中氨基酸態氮不符合GB2717-1996醬油衛生標準,其余項目合格。
4.所檢項目少數合格
模式:該樣品所檢項目中×符合GB×標準,其余項目不合格。
5.參照標準評價
模式:參照GB×標準,該樣品所檢項目…,即先加入"參照GB×標準",其后與上述相同。